负责人谈安全 安全生产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
2021-11-11
自2019年天嘉宜“3·21”特大爆炸事故之后,全国安全政策环境骤然收紧,社会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容忍度极度下降,监管部门文件要求频发多发、层层加码,化工企业进入了史上最严格监管的“寒冬”。江苏省“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发生事故、固有风险高且企业管理水平低、触及安全发展红线的化工企业采取关闭、转移等措施,两年多来累计关闭化工企业4626家,2021年计划继续关闭退出化工企业200家以上,化工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从中长期看,化工企业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的监管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当前高压强监管的政策环境和事故零容忍的社会接纳度,作为拥有六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化工企业,若想化解当前不利的外部环境,扭转被动监管整改的局面,必定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魄和滴水穿石、铁棒磨针的决心,在现有管理条件下开拓创新、破除瓶颈。 ★ 同频思维,恪守安全红线 “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很多企业安全管理的真实写照,往往在发生事故后才追悔莫及。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安全第一”,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时刻坚持底线思维,时刻做到思想与行动高度一致。 一是培育团队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大到分厂、车间,小至班组、个人,在同一个团队中应做到安全理念和安全目标的高度统一,各级部门、人员形成用同一种安全价值去衡量各类生产活动,实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二是营造不打折扣的执行力。以“90法则”来看,将安全生产分为五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执行力90%,最终的结果是59.049%还不及60%。在实际管理中,执行力的衰减只有过之,例如《安全隐患负面清单》的整治,为何层层宣贯、层层传达,最后仍是屡查不鲜、屡禁不止,关键问题在于中间层级只做宣贯不做排查,最终排查仅靠最后一个环节,必将注定最后会“失防”。 三是坚守不褪色、不动摇的安全初心。安全与效益之间既有共存的因果关系,又有不可调和的先天矛盾。例如在生产装置出现故障需要检修动火作业时,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优先选择拆离现场至固定动火点作业。虽然拆离现场维修可能会增加检修时间和检修成本,但能最大限度降低现场动火作业的危害和风险,这就需要在安全与效益间进行考量和平衡。在考察行业安全管理标杆企业时,“严禁生产装置现场动火”是一条最常见的安全共识。 ★ 各尽其职,共筑安全防线 新《安全生产法》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变化最大的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更具体、更细化,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为今后事故处理失责追责提供了法律遵循。 一是全面梳理岗位清单,做到职责清晰。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科学制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实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不留盲区、安全不留死角,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二是推进全员属地化管理,实现安全成效可视化。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划定每个人“一亩三分地”的属地范围,制定属地的量化评比标准。同时,现场粘贴属地责任牌,增加属地荣辱意识,并通过定期横向评比促进互学争优,形成良性持续改善机制。 三是倡导管理微创新,打造示范标杆。将现行的“一日一善”、岗位自评等进行提炼总结、优化融合,将示范工厂、优秀班组评估条款进行简化提效、量化提质,借力创新驱动形成一批班组建设示范点、工厂建设领头羊。 ★ 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政府文件为主导的本质安全诊断专项整治、部分重点危险化工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等相继实施,大部分化工企业安全条件均有了本质上的显著提升。基于江山股份重大危险源等固有风险大、危险作业多、动态风险高的现实状况,若要持续保持安全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核心是在资源匹配上更优化、更高效。 一是加大人才资源匹配,推进专业协同。江山股份设立工程师序列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晋升通道,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奖励机制、生产条线关键岗位安全风险金等一系列绩效激励机制为引导,提升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形成江山股份各专业领域专业化的技术骨干团队。同时,通过各专业技术协同,梳理解决瓶颈性、合规性的安全技术难题。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速提升装备的本质安全度。通过前两年的本质安全投入,重大危险源等固有风险大的区域得到了有效的“加固”。目前安全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异常基数大、危险作业数量多,主要表现在设备突发性故障多,需要进行梳理分析,有针对性进行设备改造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故障发生机率。 没有效益安全不会有生命力,但没有安全效益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无论身处何职,每个“江山”人都要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以“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