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5-06-24
韩国政府决定26日加入亚投行,希望获得意向创始成员国地位。现在域内主要国家还剩下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待本月底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做出最终决定。捋一捋,再捋一捋。关于亚投行的种种理论,条条逻辑,新华国际客户端为你整合专家观点,并附赠易懂的白话版解读,让你既能在餐桌上大涨Bigger,也能一语中的。 一:【为什么大家争着做创始国】 韩国企划财政部的公报说,亚投行将是韩国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参与的首个国际金融机构。相信亚投行将有助于韩国扩大在金融外交领域的影响力。 砖家版:从国家层面考虑回报,既包括经济回报也包括政治回报;金融机构中最大的特权是投票权,投票权的多寡取决于成员国的出资份额,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各国的经济权重,以经济权重来衡量各国的出资份额和股份分配的比例。——没看懂吧?小编也觉得艰涩,翻译过来就是↓↓↓ 白话版: 只有会员国身份,才有投票权;只有创始成员国,才能参与规则制定。在加入俱乐部之后,club里的小伙伴们再一起讨论游戏怎么个玩法。 所以,才有了英国、韩国等N个国家在选择纠结过后的毅然决然,先加入再谈! 二:【为什么亚投行这事能成】 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是亚投行成功的关键。据估计,亚洲地区每年需要8000亿美元的投资额,专注于扶贫开发的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显然不能满足,算上世行也不行。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表示,目前来看,亚投行本月底意向创始国将达到35个。小编私心以为,创始国数量还会再增加,过了40也不希罕。可谓“人心齐、泰山移”。 域外的欧洲发达国家纷纷表态积极加入亚投行,看中的是参与亚洲经济发展的节奏和机遇,欧洲经济低迷,迫切需要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而域内亚洲国家朋友圈的纷纷点赞入围,也是希望搭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快车和便车。 砖家版:无论是从世行还是亚行,要获得贷款,都要在所谓的“政府透明度”、“人权”等方面通过考核,还有环保、劳工等多方面要求。经济问题政治化,使很多国家心生反感,不希望这些金融机构对贷款国的主权内部事务说三道四。 白话版:经过多年苦干,中国确实有钱了,但中国更有责任心,想帮着周边的兄弟一起走上致富路。“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中国就出面张罗,穷亲戚,富朋友,一起出钱出力来修路先! 三:【为什么还要单搞一个新机构?】 Bigger解读:亚投行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认为:共性之一:都是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以解决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的发展问题。共性之二:都是国际公共产品,不以赚钱、赢利为目的。 差别在于,定位和业务重点不同:亚投行贷款重点服务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而现有金融机构,贷款重点服务于全球的减贫工作,同时由于是西方牵头,因而融入了更多西方价值观。世行的贷款作用在减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贷款条件太苛刻。 赵磊认为,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行等多边开发银行既是互补关系,也是良性竞争关系,但竞争的不是霸权,而是市场,是好评。他强调,关于有序竞争和良性竞争,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避讳,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现有金融机构官僚繁冗,我们应在亚投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让发展中国家真正受益,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白话版:以前只有美欧日有钱,大家想发展,只能找他们借。现在咱中国也发展了,也有力量帮助大家了,于是……你懂的! 四:【为什么中国不要否决权】 “歪果仁”爱类比,拿“一带一路”类比美国当年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还抛出亚投行是“中国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企图挑战美国金融霸权……Oh,NoNoNo。别傲娇,欺负我读书少。这里并木有类比性。 “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制度安排都有维护一国霸权的意味(看谁呢,说的就是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设计上,就让第一大出资国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中国并不谋求“控制”亚投行。 此前中国对外表示可出资到50%,这表明中国对亚投行的强力支持,但也不一定非要50%,随着亚投行成员的增多,中国的占股比例会相应下降。 赵磊认为,中国不寻求一票否决权,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在世界银行拥有否决权,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推崇协商一致,即“有事好商量”,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 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25日表示,所谓中方寻求或放弃一票否决权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鉴于亚投行决策机制和股份分配是亚投行章程的内容,目前各方正在进行磋商。亚投行将按域内和域外划分其成员,随着成员国数量的逐步增加,每一个成员的股份比例都会相应下降。 白话版:一票否决权,就是让个别大国可以任性,可以“让事情做不成”。而中国追求的是合作共赢,亚投行作为平台还是希望兄弟们一起想办法,做成事,做好事。 五:【为什么创始成员国越多越好】 到底亚投行的投票权如何在创始成员中分配?上面不是说了么,在谈呢,别着急。 方案之一是域内亚洲成员拥有75%(比例待商定)的投票权,其中每个亚洲成员的投票权或取决于其GDP规模,所以日本加入与否,对中国股权的稀释有明显影响;而域外成员将拥有其余25%(比例待商定)的投票权,因此美国加入与否,对中国股权稀释影响不大。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表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稀释自己的股份”。 赵磊说,亚投行创发展中国家先河,进军金融这一奢侈品高端领域,需要的是从开始时汇集人才,改变现有金融机构的官僚行事风格,创立起自己的组织文化。 白话版: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国虽然愿意出钱给大家谋福利,但并不是想“称霸”。邀请发达国家参与进来,不是希望他们多出钱,而是希望欧洲等国家的加入能够在公司治理、技术支持等方面贡献经验和智慧。当然,朋友多了,亚投行的融资成本会降低,能做更多的事。所以,中国的心态开放,不只是嘴上说说。 六:【为什么美国爱拿高标准说事】 开始时,美国游说七国集团和亚洲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担心亚投行会动摇美国霸权的基石——全球货币与金融秩序。当然,这话不好明说,美国的理由是,担心亚投行的新贷款标准会很低,影响环保和人权保护等等。 其实美国担心的“标准”问题,亚投行自有方案。金立群说,作为一家按商业性原则运作的机构,亚投行将实行严格的国际标准管理,不会有政治性贷款或优惠贷款等。“亚投行未来在从事基础设施投资中,将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会重视搬迁居民的利益。” 本月23日,奥巴马称欢迎亚投行的设立。美国态度的转变不仅是因为盟友的倒戈,更有来自国内的压力——加入才有可能从内部影响亚投行的发展。赵磊指出,从围堵到合作,也表现出美国态度的虚伪性:一方面,不停敦促中国发挥与其日益增强的实力相符的国际责任,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当中国朝这个方向努力时,美国却百般阻挠,显得短视又虚伪。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认为,美国继续反对亚投行只会损害自己标榜的国际合作“领导者”的声誉,而如何对待亚投行,考验着美国的心胸和能力,将是美国全球治理政策的试金石。美国应正视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形势,加入而不是阻挠国际合作与国际体制改革潮流。中美之间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完全可以在全球治理与地区治理的框架下找到新的战略合作基础。 (新华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