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2018-04-27
借力上海,激活发展新动能四月仲春,人间芳菲。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内,柳芽萌新,百花争艳,新建的两幢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二期工程的完工,南通产研院的版图进一步扩展,载体面积达3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热土活力迸发。 新建的9号楼即将迎来新的入驻者—上海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南通产研院与零号湾双方签订协议,协作共建,联手打造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的大平台,共同构建两地之间从研发实验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战略合作。 这,正是沪通产业亲密合作的缩影。 《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出台一年以来,南通迅速行动,高点布局,南通产研院作为全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一马当先,深化“北大门”建设蹄疾步稳,亮点纷呈。 借东风厚根基 园区发展开启新局面 环境进一步优化。新时期新征程上的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面临着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南通产研院坐落于南通新城区核心,创新资源环绕,随着中央创新区和省众创社区的建设,一座集科研、教育、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创新中心正在崛起,产研院作为规划格局里的重要组部分,坐拥地利,将成为承接上海创新创业资源的主阵地。 优势进一步提升。深耕五年,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平台、抓创新、强管理、创品牌,实现了“大院大所、科技园区、产业基地”三位一体运作,发力打造以“特色立院、聚式强院、链式扩院”为特征的“产研院模式”,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各项品牌荣誉26项,研究院所9家,研发平台8个,高层次人才109名,入驻企业233家,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在园企业年销售收入10.7亿,毕业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项目立项611项,累计获批资金11364万元……一个个耀眼的数字,是南通产研院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的缩影,更是产研院负重拼博、开拓创新的证明,为产研院进一步接轨上海、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 优环境辟途径 沪通两地合作兴产业 在深化“北大门”建设进程中,南通产研院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确立接轨重点:产业对接。通过引人才、引企业、项目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形式,构建科学完善的产业对接体系,取得一批丰硕的产业发展成果,形成产业共兴、资源同享、互惠发展的生动局面。 聚焦前沿,完善产业链。近年来,南通产研院围绕全市“3+3+N”产业体系,积极调整产业方向,实施“引进名校大院,共建大院大所”战略,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孵化合作,与英国伦敦south bank大学就成立南通联合中心草案作了探讨。依托李德仁、江亿、欧进萍等院士团队,成立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依托李伯虎院士团队,成立南通智能装备研究院;依托陆建华院士团队,成立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目前,园区共集聚大院大所9家,搭建公共技术平台8个,形成以智慧建筑、智能装备、新材料、互联网、信息通信等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新兴产业方向,与上海提出的“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思路不谋而合。同时以大院大所大平台为核心,形成从“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培育链条,孵化出智信科技、汇金智能、聚仁新材料等一批龙头高科技企业。产业兴盛,千帆竞发,南通产研院已然具备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以及与上海同行业企业合作发展的条件能力。 强化载体,植木引良禽。为了更好地承接上海人才、企业、项目等创新资源来园区创新创业,南通产研院不断加大载体建设力度,扩场地,建平台,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产业承接、 接轨上海的先行条件。国家级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南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南通软件园为骨干,总面积3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彰显出园区的厚重与生机,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省创业示范基地、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省互联网众创园等金字招牌彰显出园区的内外兼修,国家级众创空间青创E站的成立与发展彰显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为承载上海创客资源溢出,特别是草根型的初创期科技企业开启新通道。一批载体建设和特色发展平台加速推进,产业融合、链条延伸,成为产研院承接上海创新资源转移的新助力、大舞台。 优化环境,服务促投资。近年来,南通产研院认真学习借鉴上海在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致力把上海一流的商事环境“嫁接”到园区,让上海创业者在产研院感受到“家的味道”。目前,产研院建成“基础服务+创业培训+技术支撑+金融投资”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生态服务体系。为解决企业落户过程中的困难,引进专利代理、项目申报、法律金融、人力资源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以南通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心,集聚27家科技服务机构,保障企业阔步前行;为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与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建的南通分中心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检验测试服务;为解除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设有“种子资金+天使基金+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的资本体系,打造企业成长全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此外,园区建立企业联络员工作制度,对入驻企业实施分类统计、动态管理,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强化政策引导和业务培训,帮助企业争取各级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累计9500余万元。 层层推进 开拓产业合作多种途径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顶尖高校与高端院所云集的上海对南通产研院来说是一座科技富矿。产研院抢抓机遇,主动与上海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互通交流机制,借智借力引进高水平人才与项目,合作共建平台,承接产业转移。产研院九大科研院所之一南通华理功能材料研究院依托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而建,研究院凌昊教授领衔的沥青项目和周晓东教授领衔的红外材料项目已进驻启东产业平台进行投产,去年销售收入4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园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此外,产研院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寻求上海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落地需求,加强企业与上海的科研项目对接,加大上海优质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力度,做好“上海孵化、产研院转化”这篇大文章。园区多家企业先后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学校进行项目合作洽淡并达成合作意向,促进一批技术成果在产研院落地孵化,实现上海优质创新资源的跨域发展。 大力引进优秀企业。精准对接沪上产业,招商更加有效。产研院创新市场化招商新机制,广揽上海人脉资源,积极寻找项目信息,主动开展上门对接,整合优化招商资源,定期赴上海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产品技术博览会,积极推介园区投资环境和产业政策,吸引更多的上海项目、技术、资源来产研院落户。多措并举,格局初显,产研院集聚江苏必优、慧创智能、瑞恩干细胞、芯荣半导体等一批上海企业在园区创新创业,春华秋实。由国家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投资的南通华冈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已在产研院落户发展近10年,由“外来新人”到“本土同化”,由呱呱落地到成长壮大,华冈已把家安在南通。华冈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产研院接轨上海的进程:氛围越来越浓,机会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频繁,前景越来越广阔。 共享互通智力资源。接轨上海的时代机遇,南通向产研院打开一座广阔的智慧宝库,对接上海优质智力资源,成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南通产研院以人才智力为纽带,建立人才刚柔并济流动机制,吸引上海高层次人才来产研院发展。禄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聘请高校专家担任企业长期技术顾问,鱼氏春秋品牌设计有限公司与上海同行企业建立人才交流与共享机制、芯荣半导体有限公司采用“研发端在上海,生产端在南通”的新模式……产研院与上海的人才交流机制形式多样,灵活高效。上海这座“家门口”的智库,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南通产研院将抢抓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上海创新链、产业链,以更快速度构筑创新创业版图,将产研院打造成上海外溢功能的承载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创新模式的复制区,在深化“北大门”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更大作为! |